
当代青年的心灵中,弥漫着三个流行观念:内卷、上岸、躺平。大家的心态在“内卷卷不动了想躺平”、“再卷一卷上岸就好了”、“上岸后就能真躺平吗”三者之间徘徊不定网络配资,像是迷失在情绪的迷宫里,找不到出口。
这些心态的形成,固然有时代结构性因素,亟待反思与应对,为青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空间。不过,心态也不只是外部环境的产物,二者之间有相互调节与适应的关系。
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心灵问题是:在内卷与躺平的两端之外,上岸真的就是终点吗?我们真的能一直撑到上岸吗?即使上岸后,真就能如愿以偿地躺得平吗?人生又到底该从哪里上岸呢?
要回答这些疑问,解开时代心灵的困惑,就必须深入剖析内卷、躺平与上岸背后的心理缘由。
2024年12月1日下午,2025国考行测笔试结束。图为国考武汉工程大学考点。图源:视觉中国
人生何处是上岸
先说说“内卷”。它的一大典型表现就是,为了从90分提升到99分,不惜花费百分之二百的努力。大家似乎都忽略了,90分已经是很好的水平,却偏偏集中于9分带来的困扰。
何以如此?这自然与激烈竞争的局势相关,但促使局内人盲目投入无限精力的,其实是他们内心的恐惧。失去9分的优势不会真的输掉一切,只是恐惧会迫使你相信一着不慎、满盘皆输。
再谈谈“上岸”。这几乎是身处内卷苦海中的人们共同的企盼,仿佛只要上岸,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,于是大家咬牙忍耐着,告诉自己再忍一忍就好。殊不知这不是办法。
一则,靠精神力量忍耐,掩盖了此前积累的疲惫。就像把问题暂时藏在地毯下,而不是真正去解决它。近年来,中青年群体积劳成疾的现象已敲响了警钟。
二则,一阶段有一阶段的上岸,可人生何处才是上岸?“上岸”背后带着一劳永逸的心态,可是它实际锁定的仍是眼前的目标。始终抱着“上岸”的心态做事,很难过好一生。
2024年12月20日,北京地铁S1线上岸站祝福考生逢考必过。图源:视觉中国
最后说说“躺平”。它起初是很多人对内卷的一种抵抗方式。其实,躺平未尝不是一个反思的契机,发现内卷的荒谬。但真想彻底跳出这场竞争很难,大多朋友只是歇口气,起身继续卷,形成了在躺与卷间反复的“仰卧起坐”。
更令人忧心的是另一种心态:内卷的疲惫不免带来怨气,以至于让人对一切都失望,宣称人生全无意义。这就倒向了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。可是,人伦日用间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应尽的责任,怎能只是一句躺平就推诿、逃避的呢?
总之,内卷竞争已然陷入了一种困局,而上岸和躺平都非真正的解决办法。它们不过是内卷衍生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。超越这一困局,社会层面的变革和心灵层面的调整同样重要。
见大而心泰
不溺一时得失
毫无疑问,社会层面的变革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、久久为功。同样,心灵层面的调整,也并无现成的方案可循。
我并不认为,有此前哪种人生观能照搬来作为当下的心灵解药。毕竟他们的处境与当下截然不同。同时,我也不愿发出一些“自强不息”的鼓励,或“淡泊名利”的劝诫,因为那样并没有站在青年人的处境去感同身受。
不过,我仍愿意从古典的思想中去寻找一些启示。今天,就让我们从“孔颜乐处”这个话题谈起。
孔子所处的时代,历史变迁同样剧烈无比;他一生中遭遇的挫折、困窘,也绝不在少数。若论值得烦恼、焦虑的事情,那可真是数不胜数。可当我们翻开《论语》时,却只看到弟子们困惑焦虑的神情,而孔子始终从容应对,泰然处之。
夫子曾明明白白地说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在孔子的弟子中,子贡堪称著名的“卷王”,他辩才无碍,善于经商,还能担任鲁、卫两国的相。然而,孔子最为欣赏的,却是“居陋巷,不改其乐”的颜回。
山东曲阜明故城内有一座颜庙,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庙宇。颜庙内有一座亭子,名曰“乐亭”,乐亭不远处立有“陋巷故址碑”。图源:学习时报
所以,孔颜究竟为何能“乐在其中”,成为后世学者反复体味的哲学命题,这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缘由。
对此,有的解释认为,因为他们乐于贫贱,不与浊世同污。但程颐指出,“箪瓢陋巷”的贫贱生活,本身哪里值得乐呢?是的,孔子也说过“富而可求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”追求好的生活并没有错。
还有的解释认为,孔颜乐于道德修养。但这又把孔颜之乐抬得过高了,仿佛只有道德修养才是值得快乐的事情,而生活本身毫无乐趣可言。可这又怎么能叫“乐在其中”“不改其乐”呢?显然,孔颜从未放弃对人伦日用之乐的追求,风乎舞雩、交游讲学、娶妻生子这些人生中的乐事,他们一样都不耽误。
对此,周敦颐的解答最具启示。他说,孔颜是“见其大而心泰”。所谓“大”,是一种广阔的尺度。其固然可指高远的道、广博的学问,也可指人生本身的广阔之处。
对我们这些平凡的人而言,不妨从见得人生本身的广阔做起。把心态从内卷的恐惧、躺平的丧气、企盼上岸的焦急中跳出,认识到人生本身的广阔尺度,让自己的心泰然处之。亚里士多德也说,幸福是“贯穿于整个一生的德性活动”,故不在一时之得失。
所以,亲爱的朋友们,那9分的差距,在人生如此之多的乐处面前,其实根本不值一提。当我们完成了人生中的这一段任务,也别急着说“上岸”了,虽然不妨歇口气,整理整理身心,然后再重新出发。无论今后遇到怎样的挫折,都希望你能“见大而心泰”,无需躺平。
作者:宫志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广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